[ 发布时间:2021/2/4 10:49:32 ] [ 浏览:次 ]
2021年1月27日 农历十二月十五日 星期三
融入发展抓党建 党建引领大发展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奋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
★王国生:发挥优势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尹弘:强化帮扶做好衔接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
★李亚主持召开洛阳都市圈建设工作第一次会议
★宗国明带队到新安县产业集聚区调研
★磁涧镇礼河村巧用“顺口溜”凝聚全村一条心
★信仰之光 带来民族希望
【时政要闻】
1月25日,市委书记李亚主持召开洛阳都市圈建设工作第一次会议暨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省委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细化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部署,对高效务实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抓住重点事、紧盯今年事、干成既定事,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确保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见到新气象。
1月26日上午,县委书记宗国明到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天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石灰石综合利用工程、万基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等处,实地查看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生产情况,现场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鼓干劲、增信心、理思路、解难题。县领导王智、刘军锋、刘峥鹏、赵宏峰一同调研。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十四五”工作谋划及2021年重点工作等情况汇报;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别从各部门职责进行答疑、并提出建议。宗国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站位,落实定位,突出重点,拉高标杆,强化“四力”,形成合力,推动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
“人人言行都礼貌,和谐局面就来到”、“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这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大部分都是磁涧镇礼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创作的。近年来,张三为了把先进思想装进群众的脑袋,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编的多条“顺口溜”,在政策宣传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自2011年张三当选为礼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带领全村发展大粒樱桃种植,使其成为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张三通过分类管理和“顺口溜”励志的形式,有效破解了贫困村的“三弱化”难题,使村子2018年一举甩掉贫困帽。2020年该村仅樱桃产业一项,收入就突破2000多万元。
“下一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要围绕沟域经济编写出更高质量的顺口溜,激发群众的昂扬斗志,让大家大步向前,实现十四五目标。”面对市、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的机遇,张三又开始着手谋划起村子的未来了。
【党史故事】
★信仰之光 带来民族希望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有1920年8月第一版和9月第二版的《共产党宣言》。在蓝色封面的第二版《共产党宣言》上,依稀可见两行印签:“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这是从张静泉的衣冠冢里取出来的。1898年,张静泉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父亲张爵谦将他送到上海凤祥银楼做学徒。家人和乡亲并不知道,张静泉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把名字改为“人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突如其来,张静泉冒险将一包旧书报送回家中。匆匆相见,竟是父亲张爵谦与儿子的最后一面。第二年,张家墓地里多了一座衣冠冢。据说是因为远在异乡的张静泉失踪了,生死不明。新中国成立后,张静泉依然杳无音信。张爵谦让家人打开“衣冠冢”,将墓穴中埋藏了20多年的书报文件,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带到了上海,交给有关部门。2005年,张家后人终于等到消息:1932年12月23日,因积劳成疾,年仅34岁的张静泉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逝世。
【党史上的今天】
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由重庆飞抵延安,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图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机场留影。
【结束语】
党建手机报,发挥党建优势、展示党建风采、突出政治引领、注重思想教育、净化干部灵魂,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务实创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温馨提示】
《新安党建手机报》投稿邮箱:xadj6688@163.com。更多信息请关注新安组工微信公众号:xazg67280374和登录新安党建网:http://www.lyxadjw.gov.cn/。